![申曉軍醫師(立者)在邁阿密慈濟聯絡處演講「癌症的起源、預防及治療」。(記者俞曉菁/攝影) 申曉軍醫師(立者)在邁阿密慈濟聯絡處演講「癌症的起源、預防及治療」。(記者俞曉菁/攝影)](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atchbin-assets.s3.amazonaws.com/public/sites/358/assets/13981503001757201404220258593_32333.jpg)
申曉軍醫師(立者)在邁阿密慈濟聯絡處演講「癌症的起源、預防及治療」。(記者俞曉菁/攝影)
slideshow
慈濟邁阿密聯絡處及慈濟人文學校19日在慈濟會所舉行「癌症的起源、預防及治療」專題演講,主講人申曉軍醫師在分析癌症的發生率、癌症和地區、族裔、年齡,以及癌症和遺傳等關係時表示,「癌症不一定是絕症,有早晚和分類。它因人而異、因癌而異。大家不必談癌色變。」
申曉軍是中國第二軍醫大學博士,第二軍醫第一附屬醫院普通外科主治醫生,主攻胃腸道腫瘤,現在南佛州Cleveland Clinic醫院研究,即將學成歸國。他表示當初決定學醫,是因為家中祖母罹癌,唸書期間更有四位至親患癌。他並詢問前往聆聽者是否有家人或朋友罹癌,似乎大家都有相同經驗。
申曉軍說根據2014年最新統計報告,美國男性罹癌前三名分別是前列腺癌、肺癌、腸癌;女性罹癌前三名分別是乳腺癌、肺癌、腸 癌。罹癌五年內死亡率最高的以肺癌居首,65歲以上罹癌者死亡率則達70%以上。
不過,他說美國罹癌高峰期是1970年至1990年,現在罹癌人數已在緩慢下降中,死亡率亦降低了,這說明癌症治療是有效的。
罹癌的族裔,在美國亞裔是癌症發病率最低的,為千分之三;非裔的罹癌率最高,為千分之六。他說這可能與背景、生活習慣、危險因素不同有關,如亞裔較注重保健和及時治療等。
癌症可以治療嗎?他分析中西醫之間治癌的不同。申曉軍表示,他個人極敬重中醫,就科學來看,中醫能改善放療和化療術後的狀況,但僅靠中醫治癌是沒有依據的。若以美國癌症五年的存活率來看,西醫的治療狀態在前列腺癌的治癒率是百分百、甲狀腺癌是97%,肺癌是18%,肝癌是18%,胰臟癌則僅6%。
人為什麼得癌?他說罹癌沒有因果,只有相關性。年紀愈大,罹癌風險就愈大,另外家族遺傳罹癌的機率亦高。像身體若帶有BRCA1和BRCA2,罹患乳腺癌的機率就高;身體若帶有CDH1,罹胃癌的機率就高。若家庭中有遺傳,可做預防性治療。
他說,大家不必談癌色變。首先目前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下降;另外,癌症不一定是絕症,它有早晚、分類,且因人而異、因癌而異。因此,治療是很重要的,特別是要找好醫生。
申曉軍並舉一位復旦大學博士、家族沒有遺傳、但年僅32歲就罹癌的女教師于娟的話:「我為什麼會罹癌? 亂吃、暴飲暴食、嗜葷如命、長期熬夜晚睡,還有環境問題。」
因此,他建議大家應從改善生活方式來防癌,如注意飲食,少吃紅肉和食品添加劑,要吃新鮮食物,剩菜剩飯不要吃,冰箱不是萬能的。
他說紅肉是最強的致癌物,過多的加工肉品和癌有關,另外煙燻類、燒烤類,以及油炸食物均應少吃,要注意體重和多運動。
此外,他說的確有一些癌症和長期暴露在某種環境下有關,如在化學染劑廠工作易得膀胱癌,石棉廠易得皮膚癌等,亦有一些癌症可以事先預防,如子宮頸癌疫苗和胃癌的HP檢測等。
申曉軍在演講最後表示,人體充滿玄機,為何會罹癌的答案至今不清楚,罹癌各有不同因素。如何防癌?選擇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上述危險因素。
整個演講長達兩小時,演講後另有問答時間,與會者發言踴躍,大家均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