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飲食健康-醫生建議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Shop Adidas

Run better, look better, feel better with running gear favorites at Adidas. Find select styles up to 40% off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藥當心! 孕期安全服中藥一人吃兩人補? -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
Apr 22nd 2014, 12:17

有個體質虛弱剛懷孕的媽咪,肚裡懷著全家渴望的大金孫,於是婆婆不知從哪弄來中藥燉補藥材,叮囑媳婦平時要煮來喝,甚至還說這樣可以安胎補身…懷孕到底能不能吃中藥呢?如果可以吃,有哪些可以吃?吃中藥必須注意哪些事呢?讓本篇單元的專業中醫師替您全面解套吧!
 
服中藥「因人而異」
孕期到底能不能吃中藥呢?有的孕婦吃了一帖補藥認為效果其佳,是不是也可以拿給其他的孕婦吃呢?衛福部雙和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素卿指出,像這樣的生活實際例子不少,但如果僅根據別的孕婦吃過沒事,就拿來給其他孕婦吃,這仍是有高風險的。
 
就中醫來說,人的體質各不相同,因此同一帖藥方,不見得適合給其他人服用,就像上述例子中遇到婆婆拿鄰居的中藥給媽咪服用的情況,其實最正確的處理方式,就是先確認該帖藥方的實際內容,然後向合格中醫師諮詢之後再來考慮是否服用為妥。
 
陳素卿醫師並表示,人體受四季、寒來暑往等影響,個人的體質經常隨時改變。加上中醫認為「有是症,用是藥」及「藥食同源」的觀念。故服藥的用意是在於治病,當人體毫無疾病時,天然食材就是最好的藥,因此孕媽咪並不需刻意進補,就中醫用藥的原則來看,乃依個人體質的差異性來施方,因此服用中藥是必須「量身訂做」且「因人而異」的。
 
藥膳進補「藥」當心
常見的進補藥膳,如「薑母鴨」、「當歸鱸魚」、「人蔘四物雞」、「十全大補湯」、「藥膳麻油雞」等,陳素卿醫師則認為,雖然大多數人偶爾吃到這類的飲食並不會明顯感覺不適,但若是剛好遇及感冒、發燒等狀況下,這些熱性藥材,有時則會引起牙齦腫痛、嘴破、流鼻血、痔瘡惡化、便秘出血等,確實也對人體有明顯副作用。因此「吃補」並不可怕,但最怕的就是吃到不對的補藥!
 
陳素卿醫師說,有些胃腸不佳的人通常吃到不對的補藥,最明顯的,就是會瀉肚子。因為滋膩的東西,往往也能潤腸,因此有些補品使用過多劑量,對某些脾虛體質的人來說,確實也可能發生進補後的副作用;這是因為個人的當時體質,也許並不適合的緣故。
 
孕期到底能不能吃中藥?又為什麼需要進補?而且到底需不需要補呢?陳素卿醫師就臨床經驗指出,婦科門診中,本來就有孕婦因為各種病症來對症治療吃中藥的實例,所以懷孕當然可以吃中藥,但無論是吃中藥或藥膳,都應諮詢醫師後「對證」服用。也就是說,要吃得有幫助,並非吃出一堆副作用;若因進補而造成孕婦更多內心壓力、負擔或遺憾,就不是吃藥或進補的目的了。
 
孕期安全服中藥
一般常見的補氣補血藥材,如黃耆、紅棗、枸杞、當歸等,幾乎普遍被大眾平時拿來當開水喝,若是認為有需要的孕婦,她到底能不能喝呢?陳素卿醫師指出,即使補氣血的藥,一樣也是藥材,目的都是對症治療。舉例來說,若患者有適應症,屬於氣虛,就補氣;血虛就補血;就是針對虛症作調理的藥方或許可以使用。
 
然而就中醫對虛症的治療來看,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其調理用藥也不相同,陳醫師舉例說,像常見的四神湯,可用來調理脾胃的虛症;而人蔘雞湯則用來補充元氣,然這些仍僅侷限於大眾對藥理的一般理解。透過專業中醫師深入的望問切診斷後,還可區分患者的虛症是由何臟腑所致,是脾虛或是腎虛,這樣用藥就可更精準。
 
因此,就算孕媽咪只是想喝一點「補氣茶」、「安神茶」等,最好也都請中醫診斷個人體質評估後再喝為妥。陳素卿醫師認為,若孕程中媽咪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或各種症狀並不影響生活,無論是中藥或進補,基本上都不是必要的,因為身體本身就有自我平衡及代謝的功能。
 
然而有服用中藥或中藥茶飲的孕媽咪,若出現哪些身體反應,最好要立即停止服用中藥呢?陳素卿醫師指出,通常吃中藥,卻造成身體有任何不適或反常現象,往往代表個人對藥性有不適應的現象,此時當宜停止進補或服藥。而以孕程三期為分水嶺,前中後三階段,孕媽咪藥膳進補或中藥治療,該注意哪些細節呢?

孕程初期(懷孕1~4個月)
因為初期懷孕,最常見的就是孕吐、噁心、反胃、嘔吐、吃不下等現象,如果症狀實在劇烈,甚至影響正餐也無法進食的時候,中醫師會依患者「寒、熱、虛、實」的個別體質用藥治療。例如脾虛者輔以中藥的香砂六君子湯,痰飲者則以二陳湯來調理,然這類專業的用藥處方則要交給醫師開設後再服。
 
如果是論及飲食保健而吃補,常見既是食材也是藥材的薑母、黃耆、紅棗、枸杞、當歸等,如果只是很微量的在菜餚或湯頭中「提味」一般無大礙。除非是很敏感的體質,或許當下只吃一小口,但卻有明顯的不適反應,那就不要再吃。像有些胃寒的人,僅喝一點茶葉水就反胃、心悸,這樣就不能喝。
 
而體質怕冷的虛寒患者或許吃些薑感覺上並沒有影響,但是容易長痘、便秘、口臭的實熱患者則要減量。尤其是當薑、酒、麻油又搭配在一起食用的時候,這樣就很容易火上加油,偏熱的體質就要盡量避免。
 
而一般容易害喜的媽咪多半脾虛、腸胃功能弱,吃少許薑,有時反可健脾和胃,但確切的體質須經中醫師診斷,然易有害喜症狀的媽咪,飲食務必清淡為宜,有時胃口差可喝些摻少許鹽巴的米湯水,因有「穀氣」可助益脾胃,但麻油雞酒易膩胃增負擔,故宜避免食用。

孕程中期(懷孕4~7個月)
剛度過初期荷爾蒙在體內變化的種種不舒適現象後,孕媽咪的胃口雖然變好了,但孕程中期,有部份孕媽咪則開始出現睡眠障礙,有時則因為胎動、壓迫、焦慮等原因而使睡眠不佳。這時血虛、體質偏寒的媽咪,若以安神益智的龍眼乾泡茶保養,則有助眠的效果。
 
然而龍眼乾屬熱性,故偏燥熱體質的媽咪,若發覺服用後火氣明顯上升則應禁止服用。陳素卿醫師表示,即使是食療保養,仍不建議孕媽咪天天飲用。最佳的飲用方式,則可選擇2~3天飲用一次,當作身體保養即可;或是當症狀比較明顯的時候,再少量飲用即可。

孕程後期(懷孕7~胎兒分娩)
孕程後期最常見的就是水腫、頻尿等現象,保健食療可以料理「山藥排骨湯」有利健脾補腎,「杜仲排骨湯」也有助補腎、顧筋骨、排除水腫的健康藥膳料理。而常見不加糖的「紅豆湯」,也是懷孕後期有利消水腫的健康食療料理。然而有時感冒、吃太鹹都可能造成水腫,孕媽咪應可仔細觀察。

中藥小補帖
孕期想要「一人吃兩人補」並非不可,但陳素卿醫師提醒,不少孕媽咪,因好不容易懷上金孫,內心壓力很大,但看在婆婆媽媽的一片好意,半推半就下於是選擇隨意進補,但若發生體質不合的情況,進補後出現不良身體反應,那這樣的責任,又該交給誰扛呢?所以進補務必要有清楚的智慧。
 
陳素卿醫師並再三提醒,若患有妊娠糖尿病或血糖不穩、高血壓、初期異常出血等孕媽咪,凡屬高危險妊娠的患者,不管哪個階段也都不建議吃「補」,且應避免喝「人蔘雞湯」,主要還是以天然蔬果等當季食材為最佳選擇。
 
陳醫師表示,如果孕期必須吃藥,也是為了「對證」下藥。孕期用藥必須請合格中醫師診斷,並避開懷孕用藥的禁忌,處方也以治療為主。然而現代人不免有時會有乾脆「自己當醫生」的迷思而胡亂進補,但若用藥或吃補不當,往往也會威脅自我健康,孕媽咪當審慎思量!
 
陳素卿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
經歷:台中佑康中醫診所院長、薇晶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慈德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現任:衛福部雙和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4年4月號。http://www.mababy.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小拂塵翁 的頭像
    小小拂塵翁

    時時勤拂拭得健康幸福大補帖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