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摰感謝網友支持,並祝大家健康幸福,財源滾滾來!

目前分類:健康生活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班族通常會因為前一晚的熬夜而第二天上班無精打采,甚至熊貓眼展露無遺,那麼經常熬夜的上班族要如何養生呢?


1、不要吃泡麵,最好盡量以水果、麵包、清粥小菜來充飢。
因為泡麵裡面含有很多味精,而且吃泡麵太鹹,會加重身體浮腫的現象,火氣太大傷胃。同時,熬夜的人體內容易缺水,多吃富含水分和維生素C的水果,熬夜後的第二天盡量吃清淡的飲食。


2、開始熬夜前,來一顆維他命B增強人體免疫力。
因為維生素B群食物,如牛奶、牛肉、豬肉、魚類、豆類等,可以起到抗疲勞的功效,也可吃點乾果如核桃、大棗、桂圓、花生等。如此可以給身體提供能量,保護神經組織細胞,對安定神經、舒緩焦慮緊張也有助益。


3、熬夜前千萬記得卸妝,或是先把臉洗乾淨。
因為經過了一天的化妝,臉上油脂分泌會增多,加上熬夜,如果卸妝不乾淨,就會讓肌膚毛孔無法​​呼吸,堵塞毛孔,引起滿臉的痘痘。因此,熬夜的準備工作絕對少不了將妝容完全卸乾淨了。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熬夜的理由特別多,不管是加班賺錢、交際應酬、聚會玩樂,必然造成身體疲勞;想要留足精力應付第二天的行程,又想補充身體能量,不妨多補充一下6種抗疲勞食物。不僅能提神,而且還能補充身體能量,為你驅趕睏意~~


1、多喝水,保持水分充足可提神
人體有三分之二是由水構成的,許多人體的基本功能都依賴於這種簡單的物質才能順利進行。因此說“疲倦是最高的脫水信號”也就不足為奇了。喝上一大杯水,不僅有助於保持身體水分,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如果你覺得白開水比較難入口,可以試著調製符合自己口味的加味水,或者在果汁裡添加一些橙汁檸檬汁,做成提神水。


2、攝入富含鎂的食物,保持能量
礦物質界的無名英雄鎂元素對能量的產生是至關重要的。缺鎂的情況很少發生,但是多攝入一點鎂元素,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提神效果。堅果和種子,甜菜和菠菜等綠葉蔬菜都富含礦物質。不要忽略豆腐,豆腐也是富含鎂元素的。


3、選擇全穀類食品,有助於保持情緒穩定
碳水化合物是大腦能量的來源,但在碳水化合物為腦灰質提供能量的同時,也會緩慢消耗持續的能量。透過維持血糖含量,這些碳水化合物有助於保持情緒穩定,並有助於之後的睡眠。地瓜和燕麥片等全穀類食品中都也含有碳水化合物。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的壓力大,加班、熬夜會讓身心俱疲,如果不及時調整,身體健康亮紅燈如何緩解疲勞是關鍵。除了改善日常起居習慣以外,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食物改善疲勞,尤其是補充完整的營養素。
隨著一些被添加糖分、防腐劑、色素以及化學物質的昂貴精製食品越來越多,令你感覺到精疲力盡的原因也越來越多。你的疲憊也可能是一些其它原因,像是生病、壓力、缺少睡眠和貧血。通常來說,貧血是由疾病引起的,但有時候它也可能由於人體缺少必須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引起的。這裡有一些有助於用食物戰勝疲勞的方法,同時可以助你找回一天的能量。

1、鋅
每個人都需要鋅來維持能量和健康的新陳代謝。缺鋅是一種常見的因缺乏維生素而影響免疫系統的原因。適量的鋅有助於改善骨骼健康,增加有氧能力。最常見的缺鋅的表現是沒有活力,胃口減少,痤瘡、皮疹、指甲上的白色條紋,近視以及掉髮。如果你感到擔憂,向你的醫生尋求幫助。當然,你也可以通過在你的飲食中添加堅果、南瓜、燕麥、雞肉、紅肉和海鮮等來增加鋅的攝取。


2、鐵
另一種引起你疲勞的原因是缺鐵。食慾不振,疾病或者失血都能引起貧血並引起體內的鐵元素被耗盡。確保你的食譜中要包括含有豐富鐵元素的食物,如堅果、墨綠色蔬菜、扁豆以及瓜子。這是用食物對抗疲勞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維他命B12
維他命B12對紅血細胞的組成以及一個健康的神經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確保你將低脂肪乳製品、魚和蛋納入你的飲食中。如果你是一個素食者,你可以選擇一些強化穀物或補充劑,但請先諮詢你的醫生。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上班族每到週末都會選擇用睡覺來緩解一周的工作疲勞,可卻總是感覺越睡越累,其實睡覺並不利於解除疲乏。那有更好的辦法嗎?小編教你疲勞恢復法,有效讓你你提神解乏!


最新調查顯示,79%的人都有假期倦怠症的現象,即便是周末宅在家裡無所事事昏睡整天,週一上班還是感到四肢無力,疲憊不堪​​。讓我們學習積極健康的疲勞恢復法,有效幫助上班族身體重新注滿活力。


研究界矚目的疲勞恢復法
每天的忙碌生活,使很多人在難得的假期選擇睡覺恢復體力緩解疲勞。其實效果恰恰相反,反倒會越睡越累,科學證明,恢復疲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身體。


運動身體緩解疲勞的原因
很多人會認為疲勞時繼續運動,會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其實不然。當身體感到疲勞時,會分泌與體內疲勞相關的物質“乳酸”,與靜止相比,運動身體可以盡快的消耗減少乳酸。同時運動過程中,促進血液循環暢通,乳酸可以被順利的運送至肝臟,進行多餘乳酸的處理。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甲的形狀、質地、顏色和整體狀況,可透露健康的線索。

指甲的形狀、質地、顏色和整體狀況,可透露健康的線索。從「這個禮拜別上指甲店」到「馬上看醫生」,指甲可讓你知道七種健康訊息。

1.易斷裂。指甲容易斷裂、彎曲、脫皮,這與年長、過度修指甲、或做水晶甲有關。你也可能缺乏維他命A(幫助身體加工蛋白質,也是指甲的重要成份)、維他命C、或生物素(biotin),後者是一種維他命B,有助強化指甲,加快生長。

2.黃指甲。指甲看來微微泛黃或是很黃。這可能有不同原因,例如感染指甲真菌、乾癬、或是抽菸留下的菸漬。不過,如果你愛塗深色指甲油,也會看來發黃。

3.白點。指甲表面出現小白點,但當你試圖擦掉時卻擦不掉。指甲出現白點通常是因為某種創傷,例如手指碰撞,或是修剪死皮太用力。不過這些白點若一直未消失,可能是真菌感染。

4.暗色直線。深色直線從指甲尖一直延伸到甲根,靠近甲根可能顏色更深。深膚色者的指甲出現深色直線很常見,也可能是甲床長出良性痣。不過,單一新直線或是顏色變化的直線,可能是會致命的惡性黑色素瘤。

5.匙狀甲(spoon nails)。這種指甲中央凹陷,四周外翻。缺乏鐵,使得血液無法達到指甲中央,助其生長。在某些情況下,匙狀甲是心臟病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徵兆。

6.下陷橫線。出現跨越指甲的下陷橫線,也許是因你的手指被車門夾住而造成創傷。但是若你沒受傷,這些下陷橫線可能是糖尿病失控、循環系統疾病、或任何與發高燒有關的疾病(例如肺炎或腮腺炎)的徵兆。

7.串珠狀指甲。這種指甲表面不平,有垂直的串珠狀,像是蠟燭溶化。這個情況可能標示荷爾蒙變化、甲狀腺問題、壓力、或糖尿病。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在辦公室一呆就是一天。長時間與電腦相依為命,不但皮膚乾燥,而且還會造成氣血不暢、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那上班族如何改善健康問題呢?下面分享辦公室養生的10方法,讓你在辦公室也能收獲健康與美麗。


1.小口喝水
喝水時最好小口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則身體無法有效吸收。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間下起大雨一樣,尤其是循環差、經絡容易阻滯的人,反而會引起身體局部“鬧水災”,也就是水腫。


2.吃含水量超過70% 的水果蔬菜
每天補充適當的保濕果蔬,由內而外抗乾燥。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過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公克蔬果,也能獲得300 多毫升水分。養生專家發現,蘆薈、萵苣、黃瓜、葡萄、白蘿蔔、芹菜、葡萄、梨、蘋果、柑桔等都有助於滋陰潤燥。


3.在辦公桌上放個“活氧吧”
研究發現, 當室內溫度處於18℃ ~25℃,濕度為45% ~65%時,人的身體、思維會處於最佳狀態。在辦公桌上養一盆綠蘿、富貴竹、水仙等水生植物,或者在小玻璃缸裡養兩條小金魚伴銅錢草,自然蒸發的水汽不但能增加局部環境的濕度,形成一個天然“活氧吧”,還能緩解視力疲勞,讓工作環境寧靜溫馨。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久前有一項調查顯示,現代工業化城市的上班族加班是普遍現象,平均加班時間已經超過兩個小時,有些專業技術人員例如程式設計師,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還有不少朋友在周末、假期也要出差加班,身體健康和休息問題都被忽略了,新聞也不時有白領”過勞死“的報導。然而很多人都對自己健康過於自信,小問題很難引起足夠重視。其實,當你的身體出現了以下信號,或許你已經存在健康風險了!


信號一:感覺眼睛發酸、乾澀
你感覺眼睛酸痛、發脹、乾澀、視力模糊,別人看你也覺得眼睛無神,電眼魅力不再,這就是疲勞產生的作用。我們的眼睛是一個很耗氣血的器官,中醫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注於目”,使眼睛發揮“看”的功能。看得久了,氣血損耗,眼睛的各種功能包括調節、潤滑、視物等都會減弱。


信號二:咽喉痛
咽喉出現燒灼樣疼痛,尤其吃東西時感覺嚴重,不僅說話費勁,大家還說你的聲音有點沙啞,那麼一定是累了。 90%的喉嚨痛起源於喉部組織的感染,經常為病毒感染。勞累時,體內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血液中的細胞因子錯誤地接受了病毒,感染就在離外界最近的器官——咽喉出現了。當然,環境乾燥、過度用嗓、抽煙也起了一點推波助瀾的壞作用。


信號三:頭暈頭痛
最近經常頭痛,看起來總是一副雙眉緊鎖的愁容,如果屬於無病因的頭痛,很可能就是疲勞。當疲勞出現時,精神緊張、情緒焦慮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大腦是神經最集中的器官,緊張時神經會呈現興奮狀態,需要血液、氧氣補充,長期緊張興奮,大腦會出現供血不足,造成神經性頭痛。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很早之前,醫學界就提出了“身心醫學”的學說,從那時起,便不斷有研究去探討性格等心理因素與疾病的關係。至今已經證明了很多疾病確與性格密切相關,讓我們跟著醫學的腳步,一起看看性格與疾病的關係吧。


A型爭強好勝,脾氣急躁——易患冠心病


用“火急火燎”、“有闖勁”來形容A型性格的人很恰當。一般A型性​​格的人喜歡競爭,精力旺盛,有緊迫感,願意為取得成就努力奮鬥,工作上要求比較高。

近日,美國有研究指出,A型性格的人有遇到妨礙進程的事情容易動怒、做事往往盡善盡美、經常坐立不安、會不由自主地擔心未來、遇挫折很難入睡等特點。專家表示,A型性格的人往往受老闆歡迎,容易成功,但也常常會產生悲觀、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


A型性格的人易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

美國某醫學院針對3300名18~30歲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長達15年的追踪調查,結果發現,A型性格的人步入中年後患高血壓的機率更大。統計顯示,85%的心腦血管疾病與A型性格有關;在心臟病患者中,A型性格佔98%;A型性格患冠心病的風險比B型性格高5倍。中國醫師也表示,日常門診中的高血壓患者,至少有一半屬於A型性格。

究其原因,A型性格的人容易情緒激動,而憤怒、焦躁等情緒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變得興奮,促使升壓物質“兒茶酚胺”分泌旺盛,再加上應激狀態下血管“緊繃” ,長期如此就容易引發高血壓。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的睡眠基金會公佈了一項新的研究結果,指出不論是4個月大的嬰兒還是青少年都需要更多的睡眠,該機構建議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為7~9小時,並且不同年齡段做出不同的睡眠時間推薦。
其中,針對14~17歲的青少年睡眠時間建議為8~10個小時,18~64歲的中青年為7~9小時,而大於65歲的老年人則只需要7~8小時的睡眠即可。研究已經證實,缺乏睡眠會使人發胖,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的風險,減短壽命。與每日睡眠時間7~8小時的人相比,每天睡眠6~7小時的人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了7%,而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了35%。


增進睡眠品質的方法


第一招 讓你的床做好床的本分
臥室再怎麼舒服,也讓你的床只發揮睡眠的功能吧,不要讓床成為你學習、工作、講電話的場所。經常躺在床上看書、看報,或談些興奮性的話題,會削弱床與睡眠的直接關係。一個良好的睡眠者,往往是頭一碰到枕頭就能入睡,這是由於他(她)長期以來只讓床發揮單一睡眠功能的結果,以致於形成了條件反射,身體一接觸到床舖就能有睡眠的信號。
第二招 放鬆自己放鬆身體
睡前應該避免做任何有強烈刺激性的工作和娛樂,也不要從事過分緊張的腦力活動。這樣也可以更好的擺脫睡前的狂躁,多做些能鬆弛身心的活動,如洗個熱水澡,讀些消遣性的書刊、報紙,看看輕鬆的電視節目,聽聽柔和抒情的輕音樂,做點適量的運動都有助於盡快入睡。
第三招 少計較睡眠量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人們長期坐在電腦前、滑手機或在空調的環境下,眼睛會發澀、視力模糊,這就是眼睛乾澀的症狀。很多人往往不在意,事實上,眼睛長期乾澀也會帶了不可恢復的傷害,輕點的就近視,嚴重的話會造成失明,因此我們應當重視並儘早預防,下面教你如何解決眼睛乾澀這個問題。


一、【暖】
熨目通經絡


善意的目光可以傳遞直達人心的溫暖,其實眼睛也喜歡溫暖。眼部的血管比較細,天氣過冷的時候,血管會收縮,由於有眼瞼保護,一般人都可以適應這種溫度變化。對某些特殊人群來說,寒冷可能成為眼疾的誘因。


方法一:熨目
中醫傳統的暖眼方法有“熨目”和“浴目”。
熨目就是閉上眼睛,兩手手掌相互摩擦到發燙,然後迅速地按撫在雙眼上,這時眼睛會感覺到一股暖流,注意在熨目前一定要洗淨雙手。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皮膚從頭到腳查


一,保證光線充足,找一面與身高相仿的鏡子,以便於仔細查看全身;再找一面小鏡子,方便檢查大鏡子難以看清的部位。檢查時,要徹底細緻,從頭到腳一個不漏,包括手指、 腳趾、頭皮、腋下等隱蔽部位。
二,要熟知全身胎記、斑點都位於何處,以便有新變化時能快速認出。
三,格外留意新生斑點、兩三個月不能痊癒的疼痛點,以及增大或顏色發生改變的斑點。皮膚癌早期斑點呈扁平或凸起狀,有時輕微刺激就會出血,或者會無緣無故結痂。結痂後長期不消失的,更要引起高度重視。
四,識別惡性黑色素瘤。它們一般有下列形態:形狀不對稱;邊緣粗糙、不規則;顏色混合,如棕、粉、白、紅及藍色;直徑超過6毫米(約一支鉛筆截面的大小),若發現這些情況,應及早到醫院就診。

女性乳房自我檢查
平躺床上,以乳頭為中心,用指腹按順時針方向緊貼皮膚做循環按摩。檢查時用力要均勻,以手指能觸壓到肋骨為宜。要記得檢查腋窩和鎖骨位置,因為有些增生組織也可能會在乳房周圍生長。如果自查中摸到結節或包塊,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自查的最佳時間是月經來潮後的第9~11天,這時比較容易發現病變;絕經後的中老年女性不受時間限制,可以隨時檢查。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1、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
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2、忌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3、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另外,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日常忙於工作,很多時候都沒有時間顧及到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些健康問題在初期的時候沒注意到,當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非常嚴重甚至帶來生命威脅,因此我們必 需要非常注意自己身體所發出的警報,時刻留意著身體生病之前會出現哪些癥兆。其中六種轉瞬即逝的症狀,需要格外注意,它可能是健康出問題的前兆。


 一、手臂、大腿麻木、刺痛,精神紊亂、暈眩,說話會顫抖、語無倫次。尤其是面部或者身體一側出現上述情況,就可能是中風的前兆,顯示向大腦供氧的動脈堵塞或者破裂。 如果是大動脈出問題,大腦中很大一部分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半身麻痺,同時失去講話等功能。如果是小血管出問題,手臂或腿會麻木。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刻就醫。一般說來,血栓發生三小時內是治療的最佳時機。


二、胸部疼痛或不適,手臂、兩顎、頸部疼痛,突發冷汗、極度虛弱、噁心、嘔吐、暈眩或者氣短。這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另外,有些病人會出現“無痛”心臟病,其最關鍵的前兆是:突發暈眩、心跳加劇、氣短、噁心、嘔吐、冒冷汗。如果身體出現上述某些症狀,要第一時間打119急救。病人口中可含一片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以防心臟病發作時心肌受到損傷。 


三、腿肚子酸痛、胸痛、氣短、咳血。這些是危險的腿部血栓形成前兆。久坐之後最易發生,手術之後長時間臥床,也會出現這種症狀。人人都可能得這種病,坐臥時間久了,血液淤積在腿部,腿部出現血栓,小腿肚子腫疼,此時如果突然出現胸痛或者氣短,說明血栓可能已經脫落並通過血液進入肺部。那可是萬分危險,要立刻去醫院。


四、尿血但無痛感。如果發現尿中有血,即便沒有痛感也要去醫院。尿血的常見原因有腎結石、膀胱或者前列腺感染。嚴重的可能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等部位發生癌變,當病灶很小,也就是能治的時候,病人通常是沒有痛感的。因此,發現尿血就要儘早就醫。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別再無肉不歡了!健檢診所統計發現,受檢民眾腸道有息肉的年齡 層已下降,一名年約30歲的粉領族三餐多靠速食炸雞、便當解決,每週必買炸雞排、鹹酥雞,一檢查才發現,腸道已長出13顆腺瘤型息肉,病變為大腸癌的機率 高。醫師提醒,平日飲食減少攝取紅肉、高油脂食物,並多攝取蔬果。

健檢診所院長楊培鎮昨天解釋,息肉分為腺瘤、發炎、增生等三類型,腺瘤型 息肉較易病變為大腸癌,日前針對院內800多位施作大腸鏡者調查,有息肉民眾約2成,其中高達7成都是需要切除的腺瘤型息肉,而以往腸道有息肉的多為中年 以上患者,但此次調查年齡下降至39歲,最年輕的甚至只有25歲。

31歲的楊小姐昨天現身說法。她透露,因工作關係,5、6年來三餐都不正 常,下班常跟同事相約吃小火鍋、日式燒肉、麻辣火鍋,貪圖方便也常以鹹酥雞果腹,日前健檢腸內長出一顆息肉,醫師告知是零期大腸癌,她還嚇到以為是到了末 期,目前息肉已經切除,她直呼,再也不敢以肉類為主,現在幾乎都吃素,偶爾吃點肉絲解饞;另一名女性長13顆息肉,經檢查為良性,均已切除。

楊培鎮說,臨床上看到的息肉多是個位數,13顆息肉並不常見;人吃下食物後會刺激腸壁,而吃肉會有有毒物質累積在腸壁形成息肉,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病變,例如1公分以上的息肉,5年以上就可能病變為零期大腸癌。

楊培鎮提醒,平時飲食應減少紅肉、炸雞、薯條等高油脂食物,多吃蔬果,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40歲以下每5年檢查一次,40歲至50歲3至5年一次,50歲以上3年一次,若有大腸癌家族史,須視個人狀況調整頻率。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的女生幾乎都不曾為心臟病的問題所惱,因為年輕女性得天獨厚有雌激素保護,不容易有心血管問題,不過年過五十就要小心,羅東聖母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曾元登提醒,停經後婦女罹患心房顫動風險不僅高於男性,且致中風風險較男性高出5倍,死亡率也高出2.5倍。

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王奶奶今年70歲,有天下午突然感到右腳刺痛,不到數小時竟半條腿變成藍紫色,趕快掛急診,竟被確診是「腿中風」,也就是腿部血管栓塞,若不即時處理恐截肢。

而 65歲的趙伯伯也有高血壓及中風病史,也是在公園散步時突覺下腹劇痛,本以為是吃壞肚子,沒想到也是心房顫動發生血塊,血塊造成脾臟栓塞惹禍。曾元登表 示,高血壓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一般人高1.42倍,由於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

心房顫動發生的血栓脫落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除了可以導致腦中風、脾動脈、周邊動脈栓塞等,還可能有腿中風、腸中風…等,引起各個部位血管阻塞的中風病症。

曾 元登說,過去醫界認為男性心血管疾病比較嚴重,但近期臨床研究發現,女性的收縮壓在130到139毫米汞柱間,比起正常人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高約3成,舒 張壓在85到89毫米汞柱間,風險更升高5成。且隨年齡增長,女性罹患心房顫動風險比男性高,因此導致中風風險也比男人高5倍,死亡率高2.5倍,因此有 高血壓的女性更要注意。

名廚阿基師說,他的媽媽和岳父皆是因高血壓中風去世,因此他非常重視健康,每天早晚必量血壓。他表示,母親長期有高血壓,30年前在家看電視時,突然說頭脹痛就倒地不起,當時是他的父親叫救護車而救回一命,但卻留下行動不便的後遺症,所以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因此在母親節來臨前,阿基師以自身經驗分享他的「抗顫保心三撇步」:食原味、量血壓、測心顫,呼籲愛護身邊女性,讓母親或「牽手」健康平安。曾元登也表示,高血壓的患者若有心房顫動,血壓波動會比一般人大,因此量血壓時建議連續量測三次,每次間隔至少15秒,再取平均值。

不過曾元登說,護理師診脈的準確率也僅六、七成,要求病人自我把脈檢測心房顫動有困難性,建議使用新一代電子血壓計,除可協助監控血壓,也具有偵測心房顫動的功能。


文章標籤

小小拂塵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